牛锛,齐鲁工业大学(省科学院)派驻孟寺镇郑家村“第一国际”。驻村以来,他积极转变角色,真情融入基层,扎实履行职责,强班子理思路,争资金引项目,办实事解难题,用“火”和“光”诠释着省派“第一国际”的使命与初心。
心有党性之火,眼含组织之光。党支部坚持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全体党员会议、一次村两委会议和一次主题党日活动,重点学习宣传党的大政方针、乡村振兴政策,并向全体党员通报村级事务。依托齐鲁工业大学(山东省科学院)资源,成立孟寺镇乡村振兴讲习所,定期安排人员到村讲解脱贫和乡村振兴政策。协调派出单位与村党支部签订支部共建协议,为后续帮包工作搭建了桥梁纽带。同时,组织党员赴莱芜战役纪念馆,接受革命精神的熏陶;赴章丘三涧溪村学习基层党组织建设、村集体经济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经验;国庆节和重阳节期间开展慰问70岁以上老党员和80岁以上老人15人次,给他们带去了慰问品,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心。
心有基层之火,眼含扶贫之光。自开展驻村帮扶以来,按照“五必访五必问”要求,通过入户座谈、召开会议、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,进群众门、见群众面、听群众声、察群众情,逐户进行调研,全面掌握帮包村经济发展、基础设施、村情民意和贫困户现状,积极探寻适合帮包村发展的新思路。驻村以来,走访调研220人次、发放调查问卷60份、召开座谈会15次。为方便与群众沟通联系,印发了“第一国际”便民联系卡100余张,公开工作单位和手机号码。同时,协调有关部门为贫困户送去夏凉被、棉衣、食用油等;积极开展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核查工作,安装了信息卡10户;扎实推进贫困学生助学帮扶活动,捐助两位贫困高中学生各1000元助学金。
心有产业之火,眼含振兴之光。把产业振兴摆在首要位置,争取资金、引进项目,实现了由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转变。2019年,郑家村发展木槿种植园55亩,并套种西瓜,间作菜花和白菜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果;发展集体鱼塘约2.7亩,养殖了草鱼、鲤鱼、鲢鱼等,年产各类淡水鱼3000余斤。今年,结合村内实际情况,拆除了废旧房屋7座,整理出土地11亩;整平坑洼边角闲散土地19亩,共计30亩,采用“村集体经营+农户管理”模式种植核桃树和梨树。协调县武装部扶贫专款10万元,资金目前已经到账;组织申请德州分军区专项资金500万元;根据县镇统一规划,郑家村产业专项扶贫资金54万元,投入到了“第一国际”智能养鸭扶贫项目,带动项目周边村庄村民就业,得到投资额9%以上的年收益保障。
心有民生之火,眼含为民之光。把办实事惠民生作为工作重点,从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,在硬化、绿化、亮化、美化等方面,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。协调派出单位开展小学生支教、科技活动展示、帮助村民修理家电等活动;对接县供电公司定位连接4口断电水井,解决了部分耕地灌溉用电问题;对接县财政局、交通局等有关部门研究规划村庄道路建设;联系济南、天津以及北京等地收购商,帮助村里解决蔬菜销售难题;协调民政、住建等部门为无固定居住场所五保户建设房屋1栋。目前,已扩建村民活动广场600平方米,安装太阳能路灯40盏,拆除老旧房屋20余间,发展边角经济30亩,种植核桃、桃树、金银花1000余棵,村内主干道两侧修建栅栏800余米,栽种国槐120棵,并接受学校捐赠苗木50余棵。
供稿:孟寺镇
编辑:王永强
审核:赵凤文
文章推荐
前往“发现”-“看一看”浏览“朋友在看”